(开头段落)
昨晚被《Phigros》里一首五星曲虐到怀疑人生的时候,我突然盯着茶几上的蓝牙音箱发起了呆——上次去上海参加音游线下交流会,某个大佬说过”所有音游玩家都应该去学习显示器色域校准和声卡调试”,你们说这人是不是脑子进水了?可等我换了三副耳机还觉得自己跟不上节奏时,终于捏着鼻子打开了手机开发者选项里的触控延迟监测…
(节奏判定优化部分)
先说个真实案例,我那台骁龙888的手机跑单人模式准得很,上周连上外接显示器投屏给朋友表演《Muse Dash》,结果打《肥宅快乐杖》直接自闭。后来才发现这破电视整整183ms的画面延迟,直接导致我的GOOD判定率暴涨成”BAD即视感”。现在我每次更换硬件组合都得重新办这三件事:
1.戴着瞬移耳钉开机甲:手机开启全触控采样率(各家厂商设置不同,有的藏在游戏空间里)
2.把歌曲速度调到最快档位练习(非人类操作但确实能让身体记住真·节奏点)
3.偷偷记下BPM和偏移量的对应关系(在《Cytus II》里我发现125BPM以下都应该额外加10ms)
(延迟校准经验谈)
各位听说过当代音游玩家的诅咒吗?那就是永远要面对三个维度的延迟地狱——蓝牙耳机的声画异步、触屏的断触漂移现象,还有电视机外放的音波在空中多飘的那零点几秒。经过今年36次拆东墙补西墙的调试,我总结出一套玄学方案:
首先必须区分充电和放电状态(插着充电宝打歌时的触控延迟能飙升34%)
然后要给每个游戏建立独立Profile(《BanG Dream!》的音轨补偿不像《Arcaea》吃得消高偏移量)
最后请在空调房操作(别笑!室温超过28℃时OLED屏幕触控轨迹会变黏)
(显示设备彩蛋)
上周新发现的骚操作值得单开一段:把Switch连电视机玩《太鼓达人》时,在Advanced设定里把”咚咔”音效换成贝斯音色,配合着把色调调成午夜蓝,竟让我联动了睽违已久的手眼协调神经——这可能就是我们物理科室出身玩家的强迫症福利吧?
FAQ
Q:安卓机触控校准数值调到多少合适?
A:一般建议从±30ms开始微调,每次演奏结束后加减5ms,直到连击中间段的GOOD判定趋于消失
Q:外接手柄玩音游需要特殊设置吗?
C:必须关闭手柄的震动反馈!优先选用导电胶按键的型号,切忌用霍尔摇杆玩下落式音游
Q:iOS系统的延迟补偿怎么手动调整?
B:在省电模式关闭的前提下,戴着AirPods时系统会自动补偿,但用Type-C转3.5mm线反而要统一减去20±5ms